学校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思政力量进书院”系列活动第五十八期
日期: 2025-09-1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本周各书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广泛开展“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




正蒙一院

9月11日,正蒙一院思政名师工作室围绕“九三阅兵,历史回响与时代启迪”这一主题,组织了一场深入的师生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旨在通过对九三阅兵的解读,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理解阅兵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

研讨会上,师生们共同回顾了九三阅兵的精彩瞬间,通过视频资料重温了受阅部队的威武雄姿和先进武器装备。从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到展示我国国防实力的现代化装备,每一个画面都让大家感受到了强大的震撼。王会兰老师指出,九三阅兵不仅是对我国国防力量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的庄严铭记。

在历史回响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抗战历史的理解。有同学提到,阅兵中那些抗战老兵的身影令人动容,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还有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阐述了抗战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到时代启迪,大家的讨论更加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阅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强大是和平与发展的保障,而这种强大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在当今时代,青年学生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将爱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有的同学提出,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有的同学则表示,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王会兰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九三阅兵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这次研讨,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将研讨中的思考转化为学习动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蒙二院

912日下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吕红波思政名师工作室以“铭记胜利荣光 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活动通过影像回溯、师生共话、精神践履三大环节,引导青年学子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筑牢信仰之基。活动由吕红波老师主持,来自正蒙二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孙玉然等12名同学参加学习研讨。

一、历史回望:阅兵盛典激荡家国情怀

活动伊始,师生共同九三阅兵仪式视频片段。当看到受阅方队踏着《钢铁洪流进行曲》的节奏通过天安门,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信息支援部队等国防科技力量震撼亮相时,同学们再一次受到震撼接着,吕红波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伟大胜利光耀千秋”的论述,深入阐释纪念活动背后的时代意义:“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当代诠释。抗战精神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中焕发新生,为青年指明奋斗坐标。

二、精神解码:多维剖析抗战精神内核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聚集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理解抗战精神,吕红波老师对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进行了解读他说,抗战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穿越历史云烟的“活的力量”,正等待着新时代青年用青春续写它的当代华章。

三、青春共鸣:学子共话时代使命担当

随后的讨论环节,学生代表踊跃分享感悟大家谈到:抗日战争,洗刷了近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回顾胜利历史,更能感受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信念。抗战时期,许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成为那时的民族先锋。今天,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早已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而是要把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结合,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同频,绝不能“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做“有温度的爱国者

四、薪火相传:知行合一践履精神

活动尾声,吕红波老师发出行动倡议:抗战精神从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它藏在同学们为专业课熬夜的灯光里,藏在大家为社区服务的汗水里,藏在每一个人为理想奋斗的脚步里。当同学们“爱国”变成“行动”,把“气节”变成“品格”,把“英雄”变成“日常”,把“信念”变成“坚持”,就是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抗战精神”。愿同学们以抗战精神为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





正蒙三院

为深刻缅怀抗战英烈,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正蒙三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于9月12日举办主题为“我心中的抗战故事”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赵千秋老师与来自正蒙三院的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共同回溯历史,缅怀英烈,探讨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

活动伊始,师生共同观看了微视频《我们在纪念什么》。该短片以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深情的叙事,叩问纪念的意义,深刻揭示了抗战胜利对于国家存亡和民族觉醒的重大历史价值,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深刻思考。

观影后的自由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结合短片内容与自身感悟,分享了来自家乡的抗战故事、家族先辈的英勇事迹以及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启示。“纪念,是为了永不遗忘;传承,是为了坚定前行。”学生代表麻悦姗说道,“短片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纪念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种在危难中屹立不倒的民族之魂。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必将这份记忆转化为奋进的动力。”大家一致认为,抗战记忆不仅是民族历史的深刻烙印,更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本次座谈会通过重温抗战岁月,不仅强化了师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更为推动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缅怀追思转化为前进动力,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正蒙四院

9月10日下午,正蒙四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以“厚植家国情怀 共庆盛世华章”这一主题开展“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本次活动由杨雪老师主持。

80年前,中国人民以不屈的意志、无畏的勇气,在抗日烽火中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高光时刻,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胜利,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立下不朽功勋。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士气,无不彰显着国家的强大,更唤醒了人们对那段浴血岁月的记忆,让外事学子深受触动,感慨万千。

本次活动中,师生共同分享观看阅兵的感悟。杨雪老师结合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阅兵的意义,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刻内涵。杨雪老师动情地说,“阅兵式上的每一个方队,都代表着国家的不同力量。从抗战老部队到新型武装力量,从传统装备到高科技武器,这展示了人民军队的传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学生们也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强国之志,表示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以军人为榜样,锻炼培养自己的纪律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但师生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以这次阅兵为契机,履行新时代的青年担当,共同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蒙五院

9月12日下午,正蒙五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举办“抗战精神与新时代青年担当”主题活动,朱晓晖老师组织十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朱老师为大家播放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剪辑。画面中,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步伐,先进威严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直观展现今日中国的强大实力。同学们端坐凝视,眼神中满是对国家强盛的震撼与骄傲,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自豪感在现场悄然交融。

进入思想碰撞的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瞬间升温,“抗战精神的核心密码”“新时代青年的传承路径”成为热议焦点。王思维同学感慨道:“抗战精神是熔铸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图腾,它镌刻着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舍生取义的伟大壮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将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化作逐梦征程上的指路航标,以无畏勇气直面艰难险阻,以坚定信念奔赴理想远方。”汪昕同学表示:“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的核心。抗战时期,各界民众不分阶层、地域,共赴国难;如今,我们更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随后,其他同学踊跃发言,围绕“奋斗姿态”“民族气节”“英雄气概”等关键词深入交流,字字铿锵,尽显青春向党的坚定信念。

活动尾声,朱晓晖老师寄语道:“纪念抗战胜利,不仅要镌刻历史记忆,更要将抗战精神解码为青年成长的‘精神密钥’。希望同学们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敢担责、直面困难。”这番话引发全场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责任担当融入日常——学习上刻苦钻研、提升素养,生活中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抗战精神,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答卷。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邮编:710077ICP 备案号:050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