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阐释方法——记《弘道七方论坛》第十六期学术报告会
日期: 2024-05-2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4年5月21日下午,西安外事学院“弘道七方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十六期学术报告会,在西安外事学院学术苑二号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报告会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忠教授,为广大师生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阐释方法”的主题讲座。

undefined

报告会由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主持,同时邀请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国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丰乾教授担任学术与谈嘉宾,讲座共吸引了200余名师生的积极参与。

undefined

报告会伊始,张周志教授向与会师生隆重介绍了马忠教授。马忠教授担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资助,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社科成果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马忠教授从当前国内马院的学术研究“现实问题居多,经典研究趋少”的现状出发,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和阐释作为理论根基,对马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引出讲座的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阐释的意义”。他从“理解”、“解释”和“阐释”这些概念入手,指出“阐释学”一词虽然源出西方,但阐释活动古今中西皆然,最终上升到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这一主题,通过列举马克思主义经典阐释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流派,他着重强调当下马克思主义经典阐释的独特价值——“问题与澄清”,并以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命题的阐释为例进行了示范:从“文本出处”到“汉语语境分析的误区”再到“准确内涵”,层层推进,澄清了人们惯常理解中的误区。在讲座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阐释的基本要求”中,马忠教授对经典阐释所要求的“原典性”、“理论性”、“整体性”、“文化性”、“现实性”一一进行了解读,提出阐释的原则是“向文本之外阐释”、“向问题本身阐释”、“向文化深处阐释”、“向可能空间阐释”,同时避免文本之内的同义反复和表层解读。那么对经典的阐释当如何进行?在讲座的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阐释的具体方法”中,马忠教授推崇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原典阐释所采用的结构主义诠释方法,同时以自身课堂授课实例——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解读为例,通过结构导图分析,详细地展示了如何采用结构主义方法解读出“唯物史观的三层结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等。

undefined

在对话交流环节,张丰乾教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史子集”的演变指出了经典阐释问题的共通性,马忠教授从方法论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经典阐释的实例。张丰乾教授非常认可马忠教授对经典阐释“互文性”的要求,指出从学术研究角度要注重对那些经典作家批判论战的对象的研读,如伯恩施坦等,以验证和透彻理解经典的语境。最后张教授就《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提出了劳动异化和当今技术异化以及人的尊严的问题,并就传媒的社会导向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问题与马忠教授请教讨论。

undefined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和青年教师就“中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西方二元对立自然观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阐释如何避免教条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观对于新兴人工智能阐释的有效性?”等问题向马忠教授进行请教讨论。马忠教授首先肯定师生们的问题学术深度和学理意义,然后将师生的问题进行整合,耐心细致、幽默风趣地作了回答,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喝彩。

张周志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总结陈述。

首先,对于马忠教授本次严肃规范、深刻精彩的学术报告,给我们传真经、送珍宝,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讲座进一步拉高了西安外事学院高端学术论坛——弘道七方论坛的规格”,在前期系列讲座主题遍历科学理性、历史理性、实践理性和人文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理论理性的本真立场,体现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正确导向。

其次,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阐释方法”,张周志教授从正面强调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学理问题,一是诠释学或曰解释学是什么,张教授指出,解释学的根本问题意识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问题,即任何一部历史文献,作者本身的意义赋予与他人(包括后世读者)解读出的意义内涵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解释学尽管是现代西方学者伽德默尔和里科尔创立的专门学问(大家很有必要认真学习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但并非西方的专利,恰恰相反,中国汉代以降的经学传统就更富含“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的诠释学传统。三是解释学坚守的首要原则是忠实于文本,因而文本的本真解读是意义诠释的前提条件,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诠释也不例外。请大家学习洪汉鼎先生的《诠释学——它的历史与当代发展》,以及成中英先生的《本体与诠释》。

第三,马忠教授用西方建构主义解释学的方法深入解读马克思1857、1858年两部手稿,很有学理价值。张周志教授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凡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为研究对象,唯有阿尔都塞用结构主义诠释学方法解读1848年以后的马克思原典,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原典,这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解读诠释中坚守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避免过渡解构的虚无主义等错误。惟其如此,结构主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意义彰显原则必须得到强调,犹如索绪尔发现了语言的最小结构,从而使语言的意义交流坚守可以达成共识的底线,莱维斯特劳斯发现了亲属关系的最小单位从而创立了解构人类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立,正是基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现,使历史科学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解读、诠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务必坚守的底线原则,也是我们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做斗争的理论底气。


最后张周志教授再次感谢马忠教授的精彩报告、张丰乾教授专业到位的学术点评、师生们具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提问请教,以及全体与会师生的热情参与。整场报告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邮编:710077ICP 备案号:050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