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正蒙一院思政名师工作室张亲霞教授以“涵养文化底气,照亮成才之路”为题,在正蒙二院大学生活动中心阅读工坊作学术讲座,吸引了来自各正蒙书院的50余名学生参与。讲座通过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起、文化自信的实施路径、当代青年如何成才等,从文化的高度为青年学子未来的立身和发展指明了道路,现场气氛热烈,引发学生共鸣。

一、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世纪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国潮现象”出发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兴起的内在动力与外部条件,探讨国潮如何成为文化自信的载体,并思考其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例举国潮在服饰、文创、旅游等领域的具体表现与创新转化,从“国潮周报”的首次提及,到李宁敦煌系列的国际亮相,再到《黑神话:悟空》的游戏出海,张教授指出,国潮的兴起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发掘与创新转化,也是中国综合实力提升与文化主体性增强的必然结果。

二、文化自信的实施路径
国潮现象表明,文化自信的建立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使其焕发时代活力。张教授指出,国潮既承载城市历史文脉,又通过创新设计构建年轻群体的身份认同。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现代审美语言。同时国潮现象证明,传统文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三、文化强国与大学生成才双向奔赴
文化强国战略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机遇,大学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找到自身成长方向。国潮现象凸显了青年群体在传统文化复兴中的核心作用。张教授指出,年轻一代对国潮产品的偏好,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认同,也体现了他们对个性表达和社交价值的追求。这启示我们传统文化复兴需重视青年群体的参与,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和互动体验,吸引年轻人主动参与文化传承。同时,需培养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

讲座尾声,张教授对同学们提出殷切的期望。未来中华传统文化将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在这一使命指引下,当代大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