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实践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社会实践 >> 实践课程 >> 正文



触摸历史经纬 唤醒文化基因——正蒙四院思政名师工作室赴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日期: 2025-05-19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为育人资源,5月9日下午,正蒙四院思政名师工作室组织25名师生代表走进陕西省考古博物馆,开展以“触摸历史经纬 唤醒文化基因”为主题的实践育人活动,将思政课堂“搬进”千年文物长廊,在考古实证中解码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师生们通过近距离接触考古成果、感悟中华文明,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历史使命感。


undefined


让文物“讲述”思政课:探源·共情·传承

陕西考古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座以考古学科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馆内陈列了从史前至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与考古发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大谱系下的六个展厅。从石峁遗址的陶片密码到西周青铜器的礼乐密码,再到秦代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唐代壁画的绚丽色彩……,展览系统溯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与包容性,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璀璨成就。现场教学中,工作室辛怡萱老师以“何尊”铭文“宅兹中国”为切入口,串联起从早期国家治理到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历史逻辑:“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发言人’,了解考古就是读懂‘何以中国’的思政大课堂。”


undefined


工作室杨雪老师驻足于汉代竹简展柜前,讲道:“每一件文物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的见证,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爱国精神的鲜活教材。”


undefined


在西周青铜轮牙马车展区,一堂别开生面的“车轮上的思政课”引发热议。学生们通过观察西周车马规制、对比秦汉战车演变,在文物细节中解锁制度文明的演进规律。“4000年前的‘标准化生产’工艺竟与当代‘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陈同学感叹道。

让青年“对话”五千年:寻根·立德·担当

活动中,师生们特别关注考古工作背后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在“考古发现”展厅,通过观看考古工作者扎根田野、保护文物的影像资料,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守护文明根脉”的责任担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郑同学表示:“考古不仅是技术的探索,更是对民族记忆的追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史为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

从文物到课堂,从历史到未来——这场穿梭千年的行走的思政课,正悄然在青年心底烙下“知所从来,明所将往”的精神印记。同生们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以考古视角读懂中国,在新时代当好文化传承的“接力者”,既要在课堂上筑牢理论根基,更要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将对历史文化的热爱转化为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undefined


此次思政力量进书院实践育人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形式,引导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筑牢信仰之基。活动结束时,辛怡萱老师总结道:“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在文物实证中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在触摸历史脉动中自觉扛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基因融入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争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邮编:710077ICP 备案号:050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