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追寻历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日期: 2025-05-1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5年5月10日,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师生一行50余人,赴陕西省宝鸡市开展以“工业抗战记忆·文明传承使命”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青铜器博物馆及石鼓山文化景区,师生们将课堂知识与历史现场深度融合,在行走中感悟民族工业精神的坚韧、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工业脊梁的铸就——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中的家国记忆

上午10时,实践队伍抵达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这座承载着“中国工业抗战史诗”的遗址群,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申新纱厂等民族工业内迁的历史印记。在讲解员带领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窑洞车间、薄壳车间、申福新办公楼等核心区域,透过斑驳的砖墙、锈蚀的机械与泛黄的档案,触摸那段烽火岁月中的工业奇迹。

undefined

“1938年,申新纱厂从武汉西迁至宝鸡,在日军轰炸中坚持生产,为前线提供了全军1/3的军需布匹。”讲解员指着窑洞车间内纵横交错的防空隧道,向师生们还原了这段历史:工人们在无照明、缺设备的条件下,以“三班倒、人停机不停”的毅力,将棉纱产量从每月300件提升至1200件。纲要教研室张用建教授现场授课,这种“工业长征”不仅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情怀,更印证了毛泽东同志“中国的工业必须在农村中发展”的战略眼光——正是依托西北内陆的地理优势,中国工业才得以在战火中保存火种。

undefined

在薄壳车间遗址前,同学们驻足良久,“这些用秦岭青砖砌筑的拱形屋顶,既是建筑史上的创新,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让我想起课程中讲到的实业救国思潮,申新纱厂的实践证明,技术革新与爱国情怀的结合,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参观,师生们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青铜铭文里的文明密码——博物馆中的历史对话

午后,实践队伍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作为“青铜器之乡”,宝鸡出土的何尊、大盂鼎等国宝级文物,镌刻着中国最早的“中国”二字的何尊,其铭文“宅兹中国”将“中国”一词的历史追溯至三千年前。

在“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厅,师生们围绕“周礼秩序”“工商经济”“军事战争”等主题展开研讨。2024级小学教育专业李同学结合课程所学指出:“从利簋记载的武王伐纣时间,到虢季子白盘反映的西周军制,青铜器不仅是礼器,更是研究先秦社会制度的活字典。这与我们在近现代史课程中学习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形成呼应——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等特质,在青铜时代就已奠定基础。”

undefined

在“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专题展区,师生们被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吸引。镜钮处錾刻的胡人驯兽图,折射出盛唐时期的开放包容。从青铜时代的“夷夏之辨”到近现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始终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这启示我们,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传承文化基因,也要具备世界眼光。

暮色初临时分,实践队伍来到石鼓山文化景区。这里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也因出土刻有先秦石鼓文而闻名。在陈仓老街的非遗工坊,师生们体验了西府皮影、凤翔泥塑等传统技艺,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展开对话。

“石鼓文记载的秦人祭祀场景,与我们在遗址看到的工业抗战,看似时空相隔,实则精神相通。”教研室郭宪教授在总结中提到,“从筚路蓝缕的文明奠基,到筚路蓝缕的工业救国,再到今天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始终在应对挑战中创造辉煌。这种精神,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传递的核心价值。”

返程途中,师生们展开热烈讨论。2024级汉语言文学王同学分享感悟:“这次实践让我真正理解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长乐塬看到民族工业如何从废墟中崛起,在博物馆感受文明基因如何穿越时空,在老街触摸传统文化如何焕发新生,这些鲜活的历史场景,比任何课本都更震撼人心”。

“这次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我们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尝试,看到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深刻感悟,我感到非常欣慰。”苏晓茜老师说道,“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实践教学,是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将课堂搬进历史现场,让文物“说话”、让遗址“发声”,师生们在行走中深化了对“四个共同”历史观的理解,在体验中增强了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正如纲要教研室主任辛怡萱老师所言:“历史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当青年学子站在工业遗址与文化遗产的交汇点,他们读懂的不仅是过去,更是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邮编:710077ICP 备案号:050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