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思政力量进书院”系列活动第五十三期
日期: 2025-04-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本周各书院“思政名师工作室”广泛开展“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




正蒙一院

4月24日晚,正蒙一院思政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悟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伟大成就和精神”的师生对话。主题对话会上,王钊老师首先从课程内容出发,结合近期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四章内容,指出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期虽然历经曲折,但取得的成就和精神财富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其蕴含的奋斗精神、创新勇气和人民情怀至今仍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undefined

随后,师生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六集“艰辛探索”,该纪录片以恢弘的历史视角和生动的影像语言,带领大家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影片中,黑白与彩色的光影交织,档案与现实的时空对话,既展现了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的筚路蓝缕,也诠释了那一代中国人用热血与信仰铸就的精神丰碑。对于初步探索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这一时期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同学们心潮澎湃、感触颇深,在讨论发言中深刻感悟到这段艰辛探索的历史不仅是一段披荆斩棘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凝聚民族精神的启示录。

undefined

王钊老师对同学们的讨论发言进行了肯定和总结并启发同学们说,今天的中国,已不再需要勒紧裤腰带搞建设,但“卡脖子”技术的突围、共同富裕的追求、国际风云的挑战,依然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脱贫攻坚到抗击疫情,新时代的奋斗者正以新的方式诠释着“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价值。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要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握紧历史接力棒,跑好我们这一程,用无悔青春书写中华民族新的骄傲。







正蒙二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开展的“思想领航、大家领讲、金课领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大课”活动

吕红波思政名师工作室于4月23日开展思政力量进书院专题活动,组织师生共同观看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习直播。活动由刘春涵老师主持,师生们围绕讲授内容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思想火花,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和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凝聚共识。

undefined

在观看直播授课后的交流环节中,马淑婷同学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身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学好理论、锻炼本领,为民族复兴出力。”其他同学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和感悟,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通过“课程观看 + 研讨交流”的形式,深化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凝聚了思政课建设的共识。刘春涵老师在活动中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在大学生铸魂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此次专题大课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全体师生都要在学思践悟中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正蒙三院

正蒙三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于4月23日下午开展了观看“思想领航、大家领讲、金课领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大课”直播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此次活动由苏晓茜老师组织工学院、商学院部分学生代表积极参与,通过“云端思政+书院研讨”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直播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题,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切入,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即“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undefined

直播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六个必须坚持”展开深度研讨。刘一良同学聚焦“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展示其参与《民法典》社区普法项目的成果:“在城中村调解中,我们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动‘楼栋议事会’制度,让法律条文真正成为百姓‘护身符’,这让我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有了更深的体认。”

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知认同,更彰显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伟力。随着“大思政课”建设持续走深走实,越来越多“00后”学子正以思想领航青春,用行动诠释担当,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真理光芒。





正蒙四院

为切实贯彻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要求,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好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领域的作用,实现师生“教”“学”交流共进的目标,423日下午,正蒙四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举行“期中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工作室全体教师出席会议,部分大一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undefined

活动伊始,辛怡萱老师首先指出,此次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善之处,希望通过师生间课下交流的方式,站在彼此的立场面对同样的问题,在沟通中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最优途径。任德欣老师也认为学生座谈会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形式,他鼓励同学们放松状态,畅所欲言,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建言献策。

交流环节,学生代表结合自己所选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踊跃发言。张蓉同学提到,授课老师课前作业丰富且课堂教学管理严格,上课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和课件,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和新教学资料进行内容延伸,能够感受到大学课堂大学问之美。江奕璇同学讲到,授课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教学互动的形式多样,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延展课外知识有很大帮助。马小珂同学认为,老师课堂教学资料丰富,讲授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对于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意义重大。

undefined

就教学互动问题,各位同学对老师们采取的分组讨论式互动的方式及效果非常认同,参会老师也相互分享借鉴彼此经验。同时,在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师生们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从“教”与“学”的立场、学生对课程认知的水平、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需要程度等方面入手,探索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与期待,并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有效提升管理方法和推进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充分的讨论。

此次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使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更加真实、全面掌握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新期待,相信必将会助推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正蒙五院

4月24日下午,正蒙五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举办“期中教学师生座谈会”暨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工作室成员张姝教授主持本次座谈会,与同学们围绕该课程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展开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伊始,张姝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流程,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张姝教授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她首先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该课程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需要同学们反复研读、深入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上。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张姝教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她提到,同学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从而逐步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交流过程中,张教授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她认真听取了同学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表示将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她提出,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大家在互动中深入学习、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的机会,拓展同学们的学习空间和视野。

座谈会的最后,张姝教授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肯定了同学们在该课程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不断深化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并勉励同学们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次座谈会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通过此次座谈会同学们不仅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学习方向和方法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邮编:710077ICP 备案号:050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