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思政力量进书院”系列活动第四十九期
日期: 2025-03-2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本周各书院“思政名师工作室”广泛开展“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


       

       
正蒙一院

3月20日,正蒙一院思政名师工作室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开展了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主题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活动由肖森迪老师主持,来自正蒙书院的十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于1928年10月5日撰写的文章,该文针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失败后党内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结合井冈山斗争经验,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红色政权能够在中国存在的原因。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肖老师结合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三个维度,对这一光辉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讲述,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并对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有了切实的体会。

在其后的讨论环节,同学们先后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路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肖老师也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围绕“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从中国革命中汲取历史经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肖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分享了在课堂上、影视作品里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所思所感。


   

       


       

       
正蒙二院

3月17日下午,“吕红波思政名师工作室”于正蒙二院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活动由王庆英老师主持,以“为什么要读和怎么读《毛泽东选集》”为主题展开,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既是师生在学生社区进行的一次面对面思想交流,也是为配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学习而开展的一场课外辅导。活动开始,王庆英老师首先就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毛泽东选集》的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她认为,读《毛泽东选集》不仅有助于大家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情,更好理解课程所讲的道理,也能帮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从而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随后,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张水香同学说:“自己目前虽然只是在读第一卷,但是已经很佩服毛泽东当年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佩服他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能做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判断。”工商管理专业闫艺同学说:“通过读《毛泽东选集》,领会了为什么说毛泽东是真的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更明白为什么他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成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赵蕊同学还说到:“《毛泽东选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自己正确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很有启发。”虽然感悟不同,但大家一致感到,阅读这样的经典确实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对于怎样读的问题,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王庆英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先结合毛泽东当时写作的背景去读,其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把通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名篇最好能多读几遍,还可以通过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读。最后王庆英老师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鼓励大家勤做笔记。她说,如果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能及时记录重要的观点、精彩的论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正蒙三院

为拉近思政课堂与青年学生的距离,用“青春话语”传递时代强音,正蒙三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于3月19日下午开展了以“青言青语·师说新语”为主题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此次活动由苏晓茜老师主持,工学院部分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大家围绕理想信念、成长困惑、时代责任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对话。

活动伊始,苏老师以亲切的话语拉开了序幕,她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悟与困惑。同学们积极响应,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坚守,对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认识,以及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迷茫与思考。

在对话中,苏老师耐心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并给予了中肯的指导和建议。针对同学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惑,苏老师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她鼓励同学们要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她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集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活动最后,苏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同时,她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蒙四院

3月19日下午,正蒙四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以“最近读到的一本书——《解放军为什么能赢》”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生动活泼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工作室成员张淑敏老师组织本学期教学班的学生代表,以师生共读、情景研讨等形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强军情怀与责任使命担当。  

活动伊始,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解放军为什么能赢》一书的阅读感悟。她围绕书中“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战争是根基”“灵活战略是关键”三大主线,结合南昌起义、长征、淮海战役等经典事例,深入剖析了人民军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制胜逻辑。“无论是‘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岁月,还是现代化强军之路,解放军始终以‘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信念凝聚力量。”张老师强调,书中展现的不仅是军事智慧,更是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传承,对此新时代青年应从中领悟责任与担当。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畅谈阅读体会。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张老师还鼓励大家将书中体现的战略思维应用于学业规划,学会像解放军一样“谋全局、抓重点”,在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间找到共振点。活动最后,张老师总结强调,读懂历史才能看清未来,希望同学们从红色经典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正蒙五院 

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培育青年责任担当,3月19日,正蒙五院思政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以“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激发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活动伊始,高禾莹老师为同学们深入解读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号召青年“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引导大家在思考中坚定理想信念。听了高老师的讲述后,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赵锦佳同学讲到:“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3月5日就成为固定的学雷锋纪念日。我坚信雷锋精神正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对于大学生而言,它不仅是道德标杆,更应成为内化于心的精神基因。”何昭同学分享到:“第一次了解雷锋,是在小学课本里读到他冒雨送大娘回家的故事。那时的我只觉得他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模范,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进入大学后参与志愿服务,才真正理解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深意。有很多瞬间让我真切体会到,雷锋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践行的生活态度。”其他几位同学也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锤炼品格,让雷锋精神在青春奋斗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三月春风暖,青春志愿红。高老师在活动最后总结道:“当我们把善意融入日常,让奉献成为习惯,每个人都能成为温暖他人的那束光。这就是雷锋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希望大家既要传承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核,也要用创新思维赋予其时代新意。”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邮编:710077ICP 备案号:05000643